您的位置: 首页 >文史天地>详细内容

文史天地

车胤与宋玉、石黑山的传说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3-02 10:27:09 浏览次数: 【字体:

王季成

  石墨山中石墨馨,濡毫染纸济寒生。
  萤光照读开金石,武子千秋扬美名。
  此诗系笔者客岁季春游石墨山时,因感怀车胤而即兴吟赋的一首小诗。
  石墨山坐落于临澧县望城乡永安村与柏枝乡石墨村、新合村之间。山上树木葱茏,峡谷幽深。道旁溪畔,时见有裸露的黑石片块散布其间,取而嗅之,觉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入心脾。环望四周,烟雾缭绕,山花烂漫,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便闪电般地浮现于眼前。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始,我有幸升入临澧最高学府——湖南省立第十四中学(临澧一中的前身)初中部就读。老家虎山距县城二十余公里,在那交通极不方便的年代,只能抄小道,徒行上学,石墨山是往返必经之地。记得那时,南坡山道旁,有几家小店铺,卖些茶酒、零食之类。常有人在此聚谈玩乐,或小酌解乏。
有次月假返家,小憩于此,见一客商模样的中年男子指着“石墨山商店”招牌,询问一位须发斑皤的老人:“老伯,这满山上下,南竹密布,为什么不叫南竹山而称石墨山?”
  老人望了望四周蓊郁的竹林,又对着中年男子端详了一番,然后朗声笑着说:“同志,你是外乡人吧,对本地的乡土典故还不清楚。此处的确盛产南竹,但多在山下。”老人起身指了指山前翠竹环绕的村庄,“那个村子就叫南竹湾。至于这山为何冠名石墨?”老人望了望被店屋遮住了的山,略带几分神秘地接着说:“这山虽不高峻,可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宝山啊!古代楚国大诗人宋玉,失职被放逐于云梦赐地安福,落居楚城后,不仅时临看花山看花,而且常来石墨山赏景呢!有一次,他偶见山间露出不少像墨一样的黑石,猛然忆起屈子老师说过‘石墨飘香’的话,灵性顿生:这不就是石墨吧?这山当然就是石墨山了。于是,他伫立山头,仰天长啸:‘我见到石墨了,我登上石墨山了。石墨山是一座风光旖旎的美山,石墨山是一座孕育人才的宝山啊!’自此以后,这山的美名就四处传开了。”
  中年男子听罢老人对山名来源生动有趣的解说,会心地笑了笑,说了声“谢谢”,便肩着商担匆匆离开了。
  此时的我,更是兴致盎然,“车胤囊萤”的故事忽地浮现脑海。好奇心驱使我也向那老人提出问题:“老先生,我听父辈们说车胤幼年时曾在此囊萤夜读,成就学业,后才夺取功名的,这是真的吗?”
老人望着我饶有风趣地说:“你这位学子,一定是个勤奋好学的‘小秀才吧’。不错,车胤囊萤的故事就出自这里。山上曾筑有囊萤台,至今遗迹尚存(据说此台已在大跃进时被挖毁,可叹)。不信,你可上山去看看,拜拜囊萤苦读的车学士,他会保佑你,学业有成,蟾宫折桂的。”
  老人的话虽带几分戏谑,但也充溢着真诚的鼓励与祝愿。我没有上山拜祭,只是饱含深情地向老先生鞠了一躬,便踏上了返家的归途。
  我酷爱古代文化,崇尚人文胜迹,游过不少名山胜水,但对家乡的人文山水、名胜古迹却了解得太少。现在亲临楚文化的源头,觉得更为亲切迷人,韵味无穷。
  宋玉于看花山植花卉、观艳花,因留看花山之美名;游石墨山赏风景、探黑石,遂有石墨山之雅号。前者,按历代志书,有据可考;后者,依古今传说,亦当可信;而车胤囊萤,借光照读于石墨山的史迹,既有县志可考,又有传说佐证,更足可征信,毋庸置疑了。然则,宋玉(战国时期)与车胤(东晋时代)相隔千百余年,无论从家族、身世、仕途、政绩,还是学术研究诸方面,均毫无关联,但这两位跨时异代的圣哲之间,却有着一种穿越时空的人格信仰,内心气质的共鸣,有着一种理想追崇,精神力量的契合。
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东晋南平郡澧州新城车家溪(今常德津市市新洲镇车渚村)人。相传,车胤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生活拮据。母慈,教子严而有方;子孝,奉亲尊而必从。车胤少有大志,勤奋好学。四书五经,无所不览,尤耽爱《诗经》《楚辞》。一日,读宋玉《九辩》至“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等句时,一股强烈的心灵感应使他顿觉眼前一亮,仿佛见到一位风流儒雅、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飘然而至,在和他娓娓交谈,激励他奋发上进。于是,“穷且益坚”的精神力量,坚定了他矢志不移、刻苦攻读的信念;“学而时习之”的为学准则,增强了他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意志。而因家贫,无钱买油点灯夜读、无钱购墨习文练字、更无钱拜“传道授业解惑”的名师指点等诸多困难,使他感到无比苦恼,但“慕诗人之遗风”的决心毫未动摇。于是,他说服了母亲,从澧州新城迁至安福石墨山中,结草为庐,专心致学。日往九辩书院临窗旁听,夜用纱囊聚萤借光照明读书,并常以黑石研汁习文练字。寒来暑往,日复一日,这一介寒生终于印证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千古名言。大比年中,车胤因学识超群,才华过人,文章入式,便荣膺鹗荐,题名雁塔,并登科入仕。晋永和六年,选为荆州知事、主簿,不久晋征西长史,显于朝野。宁康初年,擢升中书侍郎、关内侯,直至吏部尚书,享誉古今。
  车胤囊萤的故事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已成为莘莘学子矢志苦读、顶礼膜拜的光辉楷模,可谓家喻户晓,众所周知。但车胤囊萤苦读于何处,却不甚了然,而因慕宋玉之遗风,自澧州新城迁至安福石墨山中,以黑石代墨,聚萤光苦读苦练的事迹,更知之甚少。近年,因从事楚文化的探究,曾多次奔走于宋玉村、楚城村、永安村、石墨村等乡村,考查、采访赋圣宋玉的遗迹和民间故事,虽未取得新的可资考证的资料,但听到的有关传说还是不少。上述一些传说,或有史可考,或无据可证。真乎?伪乎?是耶?非耶?鄙人不敢妄作结论,尚有待致力于楚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去探寻考证。


     (王季成,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临澧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