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调查研究

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3-02 10:27:53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年初主席会议的工作安排,今年6月,由县政协与县卫生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组先后听取了县卫生局关于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召开了县卫生局各职能股室负责人、部分乡镇卫生院长座谈会。并深入到杨板、烽火、陈二、合口、官亭等乡镇卫生院和杨板云林、烽火农泉、陈二朱伦等村级卫生室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查组认为: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摆在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位置,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服务能力明显改善,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称赞。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通过争取国投,省、市、县政府投入和卫生系统自筹等多种渠道,共筹资5800多万元,先后对县中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县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县血防院综合大楼、合口第二人民医院等进行了改建、扩建或整体搬迁。同时像杨板、佘市、停弦、陈二等一批设计科学实用、建设质量较好的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正在逐步完成。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均按要求配齐了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等五大件诊疗设备和其他基本医疗器械,339家村卫生室配备配齐了多普勒听诊器、超声雾化器、高压消毒器、药品柜、诊疗床等13件诊疗设备。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突出抓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5年间,利用国家、省、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项目,选派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骨干到省市医院进修,卫生局长、卫生院长参加省级培训,防疫专干、妇幼专干、乡村医生参加市级培训2600多人次,依托县级医疗资源和远程教育网络,开展临床、护理、医技等培训1100多人次。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有280多人获取大专以上专业学历。全县还陆续引进临床医学、药学、放射检验学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60多人。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但客观分析,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我县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客观实际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设计上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应提供比较完整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一些乡镇卫生院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已破旧不堪,有的甚至已变成危房。如官亭卫生院,住院部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门诊综合楼改造于八十年代,全院集门诊、住院于一体,但占地面积仅1.8亩。由于设计不合理、建筑质量差,现在大部分房屋是墙体斑驳,屋顶漏水。尤其是住院部,8间低矮的平房,后面是没有护砌的水渠,一遇夏天,到处是蚊虫,住院病人怨声载道。尽管近些年全县下大力气狠抓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但需要改造的乡镇卫生院全县还至少有一半。村级卫生室是大多数农村门诊病人就近就医的选择,省里制定了明确的标准,但由于我县大部分村卫生室属私房或承租房,很难符合要求。全县339家村级卫生室验收真正达标的仅占三分之一。不少村卫生室就设在乡村医生家里,既是诊断室、药物室又是治疗室,而且还兼会客室,杂乱无章,根本不具备给病人看病、治疗的条件。
  2、历史包袱比较沉重。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本身先天性不足和“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职能的限制,乡镇卫生院大都运行比较艰难。前些年,有的乡镇卫生院甚至一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近几年带来了一些转机,但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很少有积累。因此,历史形成的一些包袱依然比较沉重。一是债务包袱。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推行前,全县乡镇卫生院基本处于负债运行,到2006年累计负债998.7万元。近几年,为改善医疗条件,乡镇卫生院在效益稍有好转的情况下,加大了维修、改造力度,除争取上级数额很小的项目投资,拿出本身极小的积累外,大都是搞的负债建设。因此,到2010年底,全县l7个乡镇卫生院均有负债,负债总额达2054.5万元。其中负债最多的合口二医院由于去年投资1800万元实行整体搬迁,目前负债达1100万元。二是人员包袱。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共有在职人员640人,离退休人员290人,在职人员由于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有人没有岗位好安排,另一方面技术人才又严重不足,不少乡镇卫生院只好向外聘请临时人员。全县共外聘临时工152人。而这些人员一是工资福利没有来源,二是今后安排没有出路。离退休人员虽经千方百计努力解决了社保医保等后顾之忧,但津补贴无法兑现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棘手问题。
  3、专业人才极为匮乏。一是技术人才比重太小。我县乡镇卫生院共有医护人员737人,而具有专业技术和执业资质的只有611人,其中中级职称62人,高级职称仅2人,尚有126名在职人员实际上没有从业资格。如烽火乡卫生院,18名从业人员中有执业资质的仅有7人。二是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从统计的数字来看,我县乡村两级医护人员中,55岁以上的占26%,36—55岁之间的占49%,而36岁以下的只占25%,从诊疗这块来讲,年轻的从医人员已经出现断层危机。三是村级卫生室后继乏人。我县351名乡村医生大多都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脚医生”走过来的,现在年龄普遍偏大,其中50岁以上的要超过40%,年龄最大的已有70岁。由于受客观条件和养老保障政策无法落实等影响,新的根本不愿进来,老的目前也无法退出,整个乡村医生队伍已是严重老化,青黄不接。
  4、基药改革压力增加。从今年6月20日起,按省里的统一部署,全县县直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已全面实行基本医药制度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医院的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这就意味着一直以来“以药养医”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基药改革已有一个多月时间,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已感到了明显的压力。一是经济收入大幅度减少。由于药品已取消差价,乡镇卫生院效益明显下滑,改革前全县乡镇卫生院月平业务收入为428万元,而改革后的月业务收入只有324万元。其中药品收入由原月平334万元,下降为l52万元,降幅达54%,效益的急剧下滑已经对部分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行带来影响。二是工作量明显增加。受价格的影响,大部分老百姓改变了过去“小病自己到药店”的做法,而选择生病直接到医院。因而业务量、工作量明显增加。诊疗人数由原月平门诊2.9万人次,上升为3.2万人次。住院1900人次,上升为2100人次。三是员工情绪有些波动。由于收入减少,员工普遍担心经济待遇会有变化,对基药改革后国家制定的保障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心存疑虑,大部分人存有等待、观望心理。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要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制变化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集体企业普遍推行民营化改革,一度对农村医疗卫生形成强烈冲击。我市有汉寿、鼎城等县区将农村卫生院全部出售给私人。我县也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将全县农村卫生院管理权限下放乡镇,九十年代初,管理权限再度调整为“县乡共管,以县为主”。但当时仍有柏枝、修梅、城关等3个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卫生医疗经费补助由乡镇自行统筹的试点。虽最终没有全面形成,但这种体制变化造成的周折,使本来就很虚弱的农村医疗卫生更是雪上加霜,不少乡镇卫生院一度人心涣散,管理松懈,严重滞缓了发展步伐。
  二是长期投入不足。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前些年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项目较少,金额不大,根本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新农村变化。加上我县原来一直是个“吃饭财政”,因而,在财力极度吃紧的前提下,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的预算配套资金很难落实。1990年卫生部相关规定,县级财政收入的8%应用作医疗卫生事业。2000年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三部委联合发文明确“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水平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原则上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但我县一直以来实际执行到位的只有3%左右。
  三是技术人才难引。由于目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基本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因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人才很难引进,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宁肯到城市待业,也不愿到乡镇医院就业。今年6月,我县乡镇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指标77人,实际只录用到54人,其中影像、检验等几个专业报名者寥寥无几。乡村医生由于条件艰苦、风险较大、保障措施不配套,更是无人问及。四是职责职能约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因此,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只能以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最好的预防、诊疗服务,尽量让老百姓满意为最终目的。因此,自主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像这次基药政策的调整,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此外,从主观上分析,农村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问题,内部管理严格到位问题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直接关系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进一步抓好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今年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部署了推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特别就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县委、县政府尤其是县卫生主管部门要紧跟党中央部署,把握改革的精神实质,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县目前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重点做好我县“十二五”规划中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修订和完善。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引进,医院内部管理等方面全面谋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有一个新的更大的突破。
  2、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级应予以高度重视。这次推行的基药制度改革,已给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乡镇卫生院的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精神:基药改革带来的损失,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别予以分担,“保障基层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因此,建议县政府及县财政对此要引起足够重视,将基药改革后应补给医疗卫生战线的资金,按规定及时足额补偿到位,以保证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正常运转,保持农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情绪基本稳定。同时,根据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性和目前现实情况,建议设立县级医疗卫生风险基金。考虑乡镇医院实行基药制度改革后已基本失去自主发展空间,适度调整增加预算,以帮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改善和提高基础设施条件。
  3、努力化解各种债务。一是要彻底澄清债务底子。县卫生主管部门对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债务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查,做到数据真实,底子清楚,为随时存在的国家统一化解债务的可能,提前打好基础。二是要积极汇报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要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逐级向上汇报,以求争得上级的理解、关注和支持,尽早出台化解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三是要严防新的债务产生。在现有经济状况趋紧的情况下,要强化内部管理,紧缩各类开支。要特别注意防止新的举绩搞建设的情况发生。
  4、尽力营造良好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在全社会加强对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神圣职责的正面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对医护工作者的认知度、满意度,尽力减少和避免“医闹”、“医患纠纷”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卫生主管部门及各级卫生机构要切实加强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教育,让医务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提供最热情、最周到、最满意的服务。从而共同营造良好的预防,诊疗和谐环境。
  5、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根据我县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目前现状,重点应继续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教育培训。要高度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科学安排,分期分批地将现有在职医务人员送往省市专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及重点医院实行专业培训,脱产学习和跟班实习,尽量让没有资质的尽快取得资质,让已有资质的更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全面提升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二是要抓好人才引进。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要尽量创造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好的待遇,努力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1年8月)

分享到:
【打印正文】